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市场分析 >

炭黑:自强不息成就第一大国

发表时间:2015-10-20

  

  炭黑是橡胶工业第一大补强材料。虽然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掌握了烧烟制墨技术,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炭黑工业几乎是空白。经过65年自强不息的奋斗,我国炭黑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并迈出了向世界炭黑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中国人发明了炭黑

  炭黑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烧烟制墨技术。不论是三国时期魏国韦诞的松烟制墨,还是宋朝沈括油烟制墨的记载都证明了这一历史史实。那时候,人们焚烧动植物油、松树枝,收集火烟凝成的黑灰,用来调制墨和黑色颜料。这种被称之为炱、烟炱、松烟的黑灰就是最早的炭黑。炭黑制造技术由中国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然后传入希腊、罗马等欧洲地区。

  世界首次进行炭黑工业化规模生产是在1872年,同时产生了“Carbon Black”(炭黑)这一术语。1982年,美国发明了用天然气制造槽法炭黑技术,开拓了近代炭黑工业。当时,炭黑仍主要用作着色剂。1912年,英国人莫特(S.C.Mottee)在一个偶然事件中发现炭黑对橡胶的补强作用,从此炭黑逐渐成为橡胶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现代炭黑工业也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炉法炭黑开始出现。1943年,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规模的油炉炭黑工厂在美国投产。直至1945年前后,槽法炭黑还居炭黑生产的主导地位。上世纪70年代初,油炉法新工艺炭黑迅速崛起并取代传统炭黑,此后相继出现了低滞后炭黑、纳米结构炭黑以及等离子炭黑等品种。

   炭黑与橡胶工业齐飞

  虽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炭黑生产曾作出过卓越贡献,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能生产一点灯烟炭黑,全国炭黑产量仅252吨,所需炭黑几乎全部进口。

  新中国的炭黑工业始于1950年在四川隆昌建立的槽法炭黑试验装置。历经65年发展历程,我国炭黑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而腾飞,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炭黑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炭黑工业国。

  1949~1957年,我国先后建立了11个炭黑厂,生产槽法、混气、滚筒和喷雾等品种炭黑,炭黑年产量增至8700吨。

  1958~1960年,油炉法高耐磨炭黑(N330)和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相继开发成功,并建立了一大批土法炭黑厂。

  1961~1966年,我国先后开发成功乙炔炭黑、通用炉炭黑(N660)和中超耐磨炭黑(N220)。1966年,炭黑产量增至5万吨。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开始筹建。但因天然气远距离输送和工业的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炭黑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煤矿矿井瓦斯为原料的炭黑企业作为煤矿安全环保节能项目仍然存在。

  1977~1979年,新工艺炭黑开发成功,尾气发电装置投产,1979年全国炭黑产量达19万吨。

  1980年至今,我国炭黑工业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发展提速,但是在引进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之前发展并不快,1984年全国炭黑产量仅22万吨。

  1985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同年4月天津海豚炭黑有限公司(天津炭黑厂)引进美国大陆炭1.5万吨/年新工艺炭黑生产线破土动工,并于1987年正式投产。

  1988年,美国卡博特公司与上海焦化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外国炭黑企业和现代炭黑生产技术被引入国内。

  1992年,炭研所与抚顺化工厂合建1.5万吨/年新工业炭黑生产线,苏州炭黑厂消化吸收引进1.5万吨/年新工艺炭黑生产线试车成功,四川省永川化工厂与天津炭黑厂签订了1.5万吨/年新工艺炭黑技术转让合同。

  1993~1998年,大石桥辽滨炭黑厂成立,河北沙河市炭黑厂建厂,河北大光明巨无霸炭黑有限公司成立;温州三维集团公司新建一条1.5万吨/年新工艺炭黑生产线,上海立事化工建1.5万吨/年新工艺炭黑生产线;茂名永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这是我国炭黑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这段时间是引进吸收国外技术时期,全国炭黑产量比1989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57万吨。

  1999年,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全资进入中联橡胶集团并改名为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同年7月,江西景德镇焦化总厂炭黑分厂8000吨/年生产线改造成1.5万吨/年生产线;12月,2万吨/年湿法造粒生产线投产。苏州宝化炭黑有限公司4万吨/年炭黑生产线竣工投产。我国炭黑企业自主创新提速。

  2000年,中国合成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原马鞍山炭黑厂成立中橡(马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并购原鞍山化工二厂成立中橡(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东华东橡胶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博卡化工有限公司、山西聚元炭黑有限公司、山西永东化工有限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9月,河北沙河炭黑厂2万吨/年软质炭黑生产线投产运行。12月韩城黑猫炭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段时间炭黑生产企业纷纷成立,以引进新工艺为基础迅速发展。2003年我国炭黑产量达到102万吨,比1998年几乎翻了一番;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炭黑生产和消费国。

  自从2003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炭黑生产和消费国后就一直没有被超越,而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2003~2013年,是我国炭黑工业飞速发展的10年。2014年全国炭黑产量达到51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5.2%。

  目前全国有炭黑企业60多家,除了北京和西藏自治区、青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外,各省、直辖市都有橡胶用炭黑企业。

  矢志不渝建炭黑强国

  “十三五”时期,炭黑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在生产规模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的状况下,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造成恶性竞争,致使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利润低、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其次,出口市场面临轮胎“双反”和绿色技术壁垒难题。第三,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向绿色化发展对炭黑产业提出更高要求。白炭黑在绿色轮胎的优势凸显,我国白炭黑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产能达到190万吨,用于轮胎的高分散性白炭黑已经大量生产并部分替代了炭黑。

  我国炭黑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机遇在于:公路交通仍然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橡胶市场保持增长势头;焦化行业仍将提供稳定增长的原料油。“十三五”时期,炭黑工业将与橡胶工业同步发展,保持供需平衡,预计2020年我国炭黑产量将在产业集中度、运行效率、技术创新、国际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达到炭黑工业强国初级阶段,并提前进入炭黑强国中级阶段。

  今后10年,我国炭黑工业将加快由大变强的步伐,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化解产能过剩。炭黑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普通橡胶用炭黑产能过剩,而其他产品,例如绿色轮胎需要的低滚动阻力炭黑、高性能色素炭黑、导电炭黑、高端汽车橡胶制品配件炭黑等产品还有欠缺。目前我国进口的高价炭黑基本属于这类产品。我国炭黑企业今后要充分考虑炭黑结构性过剩风险,重新评估和调整发展规划,适当缩减对常规炭黑的投资规模,使炭黑投资更加趋于理性。同时,还应该切实转变发展方向,从重视基本建设投入转到重视企业升级上来,从关注数量的增长转移到关注利润提升上来。未来几年,随着炭黑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并购重组比单纯扩产和上项目更适合当下我国炭黑企业做大做强。

  产品向高端发展。我国炭黑产业发展很快,但不均衡,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产品多,行业内同质化竞争激烈;多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只有少数企业具备在高端市场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炭黑企业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国际化品牌建设、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水准、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等几个方面实现大的跨越,在产品质量升级、企业管理升级、销售服务升级、能源环保升级、产品品种升级等方面有所作为。

  企业间互信互动。目前,国内不少炭黑企业,仍然以降低价格、牺牲利润甚至亏本经营取得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炭黑的定价话语权。未来,炭黑企业间应以信息互通为基础,建立起一定程度上的互信互动,使同行企业间的竞争趋于理性。炭黑企业只有通过精诚团结来共同缓解市场压力,才能维护炭黑行业本已艰难的局面不至于更加恶化。


  中国炭黑技术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

  我国炭黑工业从零起步,先后成功开发了槽法炭黑、滚筒法炭黑、混气炭黑和气炉法炭黑等以气为主要原料的炭黑生产技术,并开始工业化生产。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在生产以天然气气为主要原料的炭黑品种的同时,开发并逐步改进油炉法炭黑生产技术,同时开发乙炔炭黑生产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

  成功开发出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并迅速推广,使我国炭黑品种增加、质量提升、原料油消耗降低,实现了第一次技术飞跃。与此同时,开始利用炭黑生产过程的余热和尾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

  在从国外引进万吨级炭黑生产装置的基础上,对万吨级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和提升创新,实现我国炭黑工业第二次技术飞跃。

  21世纪以来

  在国产化万吨级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以装置大型化、节能环保化为主要目标,开发了一些列新技术和新设备,使我国炭黑工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炭黑工业规模迈上了世界第一的台阶。

                                                                                                                                                                                                                          -----转自中国化工报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www.rubber.sd.cn 鲁ICP备05017794号

地址: 济南市历山路80号 邮编:250013

电话:0531-86401697 0531-86401699 传真:0531-86401697 技术支持:英网(ingnet.cn)